今年经济基本面暗流涌动和股市盘面诡异险恶,注定2016年的股市如履薄冰。我们对今年市场的看法如下:
上半场:股市软硬着陆。做两波超跌反弹,交易性机会体现在新兴行业的中小创个股。
下半场:股市着陆企稳。中长线布局“供给侧改革创造的—新需求、新消费、新型业态”。
股市着陆的成因:
1、过去三年“趋势投资+博弈”的盈利模式在2016年A股市场无法再演绎下去,我认同海通宏观提出的“A股赚钱一是靠上市公司,二是靠央行,三是靠别人”。上市公司里传统行业公司因经济下行而盈利下降、新兴行业并购重组的故事面临商誉减值的考量或证伪;央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降到1.5%、无风险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2.70%,后市下行空间已压缩到极致;市场击鼓传花的韮菜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被收割三茬,赚别人的钱需要有别人存在。
2、目前市场特征决定趋势向下寻底,“上市制度的管制+市场参与主体的结构”这种市场特征决定A股就是在趋势中博弈,助涨助跌。IPO管制供给稀缺导致市场估值畸高,但一旦失去增量资金推动就面临估值快速回归;市场参与主体“机构散户化、散户赌徒化”导致波动大幅放大,这二者叠加导致A股缺乏稳定的价值中枢,没有强大的投行队伍,没有独立定价权,一旦趋势向下形成,滚雪球势不可挡。对于个股“如果大雪崩要到来,信任自己脚下那块坚固的岩石是极其愚蠢的!”
3、几点外因:注册制两难(国家战略--金融服务实体必须快速推出VS一二级市场估值巨大落差让A股市场无法承载,强推结果是估值体系崩盘后再平衡);中小创解禁压力(估值虚高致使大小非减持动力十足,目前市场资金无力接盘,类似十年前主板股权分置改革);美元加息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,要想扭转人民币贬值预期,必先主动收缩流动性;金融创新的衍生品如各类优先级产品、互联网金融PTP等在2016年面临政策和市场双重打压和风险集中释放。
股市着陆企稳后的中线布局:
股市着陆有两种途径,一种是用空间换时间,快速下跌出清硬着陆,这样管理层不太愿意看到,可能会有各种逆向对冲政策干扰市场的下跌,这样的话很可能出现第二种情况用时间换空间,用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让市场软着陆,这样在着陆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两三波超跌反弹短线操作机会,交易性机会体现在新兴行业的中小创个股。
着陆后A股市场进入一个中长线布局的时点,集中体现在“供给侧改革”,“供给侧改革”分前端去产能,后端创造新供给,后端是大戏。后端就是主要布局“供给侧改革创造的—新需求、新消费、新型业态”相关的“健康医疗 传媒娱乐 休闲旅游 文体教育 人工智能 创投”等板块,此后有专项策略重点解析。这一波出清后,市场可能会出现慢牛(但70%的股票可能永远涨不起来,只有30%的股票屡创新高)。
本策略最不确定因子:全球各经济休再次集中放水,管理层昏头再次大规模印钞入场救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