宏观看法:
5月的汇丰PMI初值继续回落至衰退区间,但市场对经济增速下调之前已经有了充分预期。
通胀回落和复苏疲弱,宏观政策具有更大的空间,主要体现在财政政策上。我们也看到地方温和版“国五条”细则出台后,中央对房地产调控表态减少,另外经济转型+地产调控+金融风险核查等约束经济上行的不利因素,也需要政策的缓和对冲,增速过快是转型的障碍,衰退更是转型的障碍。尽管中央对经济容忍度提升,重回粗放式投资拉动的可能性不大,但至少不会更紧,也可能通过增量同时推进转型和促进增长。新一轮改革的推进将增强市场对经济转型的信心,提升政策红利预期。
所以我们仍认为今年经济弱复苏是大概率事件,在市场普遍认识到经济转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而预期降低后,尽管中长期向上动力不足,但向下风险有限,弱复苏的大背景有利于支撑市场在波折中震荡上行,不必太过悲观。
A股市场特征:
如果说2012 年12 月4 日开始的行情是对新政府改革的预期推动,2445点开始的调整则是对预期过度膨胀的修正;而如果本轮创业板的快速上涨是对新经济的憧憬,现在40-50 倍的PE 已经说明这种憧憬正在形成泡沫。
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,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型产业“中国梦”的大方向是正确的,却需要逐步实现的过程,而市场对转型成效的预期以及股价反应已经远远偏离了现实本身。
趋势的自我强化是支撑“成长股”短期继续上涨的核心逻辑。价值型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定下年度均衡组合,在市场波动中不断向最优组合修正,年初买入的优质消费成长现在已经到了收获期,但如果继续在这个位置上买入,其操作逻辑和指导思想已经转变为趋势投资。问题在于,这是一种脆弱的平衡,趋势随时可能被打破。
投资是对人性的修炼,而认清自己则是第一步,如果定位趋势投资者,继续加仓成长是必然;如果是定位价值投资者,现价买入新经济相关公司显然太疯狂,如果是“真成长”依旧会有下半场,耐心等待调整买入的机会。
后市操作策略:
周期股“翻身”需等两契机:一是经济复苏势头重新向上,市场对周期股盈利预期改善; 二是成长股的成长性被证伪,导致资金流入估值相对较低的周期股。鉴于这两大因素在短时间里还会制约周期股的表现,A股指数上下都有天花板,极大可能围绕2250点指数中枢上下做“进一退一”的波动。
具体操作:在控制总体仓位的前提下,适量配置下阶段行业景气度提升的低估值蓝筹股+挖掘优质成长仍未被市场价格透支的标的+主题投资(6月食品安全月主题投资,食品安全链:食品追溯+食品检测+系统平台集成+食品安全供应链)。